臨清市委書記何憲卓接受大眾網記者專訪
大眾網記者 賈志麗 李長振
“臨清憑借大運河漕運興盛而崛起,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之稱。臨清有豐富的資源,臨清人也有經商意識,但臨清城區建設和產業升級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15日下午,大眾網記者采訪了臨清市委書記何憲卓。雖然上任不足兩個月,但何憲卓對臨清經濟、民生、文化等方面了如指掌,甚至是銹跡斑斑的路燈、花枝折損的綠化帶也沒能逃出何憲卓的“法眼”。就如何落實聊城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會議精神,結合臨清實際情況,何憲卓從城區建設、產業升級、文化強市等方面談未來工作規劃。
保古城、修老城、美新城 打造有文化有溫度有靈氣的城區
“徐書記在工作報告中提出做好‘水、綠、潔’三篇文章立意深遠,臨清將在保古城、修老城、美新城三個方面打造宜居秀美城區!焙螒椬空f,臨清市區富有特色,層次分明,分為古城、老城和新城。實現協調發展,將根據三個城區的特點及存在問題進行差異性規劃。
臨清古城區保存相對完好,是臨清寶貴的資源。何憲卓說,對古城區改造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要有好的規劃,“沒有好的規劃,堅決不行動”;二是嚴格控制新建;三是拆除違章建筑。在這三項工作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認證、百姓覺得切實可行時,有序地對古城區進行保護性開發,“要使古城歷史文化底蘊得到最大地傳承和保護,全力打好世界文化遺產這張牌!
臨清市老城區痼疾嚴重,百姓怨聲載道。城區交通混亂、供暖設施不健全、市容市貌太差、違章建筑多見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市民生活,成為老臨清人多年來心中的痛。為解決老城區問題,何憲卓事無巨細,大到主干道建設,小到路燈銹跡,都向城市管理痼疾出重拳,提出“洗洗臉”、“治治亂”、“管管水”、“增增綠”、“亮亮燈”、“修修路”的工作思路,做好完善社會功能、健全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方面工作,既要保障老城區群眾的日常生活,又要給百姓打造便利的生活環境,力求做到讓幸福更有溫度。
“新城區的開發,不再攤大餅!焙螒椬空f,新城區房屋庫存大,如果繼續大量投入房產,勢必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壓力。在新城建設上,將控制規模,把重點放在市民休閑場所建設上,重點建設濟津湖公園,一是擴大湖面,二是讓水流起來。通過湖水帶動新城的靈氣,這是何憲卓對新城區的愿景。
對癥下藥 綜合施策 讓臨清這座工業老城煥發新的榮光
何憲卓說,臨清是傳統工業老城,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較為雄厚。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了464家,在全市縣市區中居首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390億元。
肯定成績的同時何憲卓也坦言,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和工業企業自身轉型升級步伐較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臨清工業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原材料、初級產品占比較大,產品附加值低;一些領域和行業品牌建設滯后;“小富即安”思想盛行,經濟外向度不高;產業工人中離退休工人比重較大,造成企業養老金存在資金缺口。 針對上述問題臨清市委、市政府將以聊城市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對癥下藥、綜合施策,下大氣力予以解決,讓臨清這座工業老城煥發新的榮光。
“臨清現在有離退休工人2.8萬名,一年僅企業養老金支出每年就達到8.8億元,而我們每年實際繳收的資金在4.5億左右,這樣我們還面臨著4個多億的資金缺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辦法是,一方面積極請求上級為我們調劑,另一方面加大市財政的支持力度,不足部分由市財政兜底!焙螒椬空f,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要靠加大政策宣傳,調動全社會群眾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同時加大監察執法力度,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
紡織產業和軸承產業是臨清傳統優勢產業,但存在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產品附加值低、競爭性不強等問題。在紡織產業改造升級方面,何憲卓說,要積極引導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棉花加工、紡、織、染、服裝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高端高效的發展路子。軸承產業的重點工作是占領市場,下一步臨清將強化軸承產業領域的品牌打造力度,同時抓好軸承產業園的建設,完善園區各項配套設施,把軸承產業園作為全市軸承產業發展的平臺;另外也要解放思想,努力學習河南洛陽、浙江慈溪、永康等地的先進理念,抓好軸承市場建設。
何憲卓說,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臨清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充沛,近年來涌現了一批眼光敏銳、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企業家,這是臨清發展的寶貴資源。下一步將在企業家隊伍建設方面著力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個就是開設工業發展論壇,邀請市場營銷、品牌培育、資本市場運作方面的知名專家,為全市企業家傳授先進的發展理念,促使廣大企業家解放思想,加快發展;二是積極對接國內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企業招才引智打造便捷高效的溝通平臺;三是著力優化企業的營商環境。臨清實施了縣級領導幫包企業項目制度,給企業全過程的跟蹤服務,同時著力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優化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挖掘文化內涵,錘煉臨清精神,打贏文化強市這場硬仗
“文化建設不能是空的、虛的,要把虛的做實!2017年春節過后,臨清新一屆領導班子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提出打好十場硬仗,其中包括打好文化強市這一硬仗。運河臨清段是京杭大運河的關鍵性河段,如何保護好運河文化,何憲卓提出“挖掘文化內涵,錘煉臨清精神”,要讓文化富有靈魂,有“精氣神兒”。
臨清因運河而興,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美譽。何憲卓說,運河是商業文明,臨清的繁榮離不開運河這一硬件的存在,但更離不開老祖宗骨子里的精神。做好運河文化,就要挖掘好運河文化內涵,發揮老一輩的優良傳統,錘煉臨清人精神,把運河打造成富有代表性的運河文化體現帶。
除了運河文化,臨清的快書、書畫、京劇等也絢爛多彩。臨清是山東快書誕生地、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故事背景地、梨花大鼓(犁鏵大鼓)發起地,也是著名的京劇之鄉、書畫之鄉!耙皇羌訌娢幕A設施建設,加大對劇院、圖書館、文化大院的投入;另外要組織文化活動,讓市民參與進來!焙螒椬空J為,打贏文化強市這場硬仗,不僅要提升服務功能,也要做活文化文章,服務于民,惠及于民。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