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山東手機報記者 李長振 侯曉
茌平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正林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
聊城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茌平撤縣設區已經省政府報民政部審核,這標志著茌平撤縣設區這一項事關聊城發展全局的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去年,黑龍江路東延、茌東大道建設相繼啟動,為茌平西融聊城、南連東阿打通了兩條交通要道,聊茌東都市區建設初現崢嶸;擁有能源和原材料優勢的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承載著聊城工業經濟未來轉型發展的希望,自提出之日起就備受各方關注。
可以說,茌平當前的發展正面臨著種種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茌平該當何為?聊城市“兩會”間隙,大眾網記者采訪了茌平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正林。他說,茌平要舉全縣之力,全力做好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在產業轉型升級、全面融入聊城中心城區、生態環境保護、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率先發力,爭做聊茌東都市區建設的排頭兵。
四招并舉,舉全縣之力推進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
“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將成為我們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也是茌平發展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我們要舉全縣之力提升園區的承載能力和建設水平!敝煺终f,2017年,茌平將在強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抓好現有企業“退城進園”四個方面推進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建設。
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著力做好水、電、路三篇文章。重點抓好黑龍江東路、茌東大道、園區南北區連接線等5條園區干線道路的建設工作。其中,黑龍江路東延、茌平大道的各項前期工作已經全部完成,預計今年7月1日將正式建成通車,其余三條道路也會于今年年底前完工。
“黑龍江路東延建成后,從聊城去產業園的時間將縮短至不到15分鐘,且再也不用繞道茌平縣城;茌東大道兩條道路的建成后,信發集團所需原材料的運輸距離將大大縮短,降低了企業的運輸成本,也使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敝煺终f。在做好道路建設的同時并配套做好綠化、亮化、美化及地下管網工程,最終達到園區的“七通一平”。
項目是園區的生命力所在,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對外招商引資的力度,讓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茌平縣委、縣政府要成立三個團組,由縣級干部帶隊分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吸引一批資源契合度高、產業帶動力強、科技水平領先的企業落戶園區;同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在園區設立行政服務中心,簡化審批手續,為入園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抓好現有企業的“退城進園”工作,進一步拓展存量企業的發展空間,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茌平要從交通、政策、文化等五方面全面融入聊城
朱正林說,“撤縣設區”意義重大,茌平將以此為契機主動對接“聊茌東都市區”發展戰略,從交通、政策、產業、人才、文化五個方面全面融入到聊城市本級的發展進程之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提升茌平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在交通方面,連接聊城城區與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區的黑龍江路東延項目已經順利啟動。即將動工建設的聊城大外環項目中的北外環走向與茌博路基本重合,這些道路開工建設大大拉近了茌平與聊城中心城區之間的距離,為后續的產業布局、人員往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都市區建設,交通現行,下一步茌平將積極對接中心城區的交通路網規劃,力爭首先形成市縣兩級交通的有機融合。
在政策方面,“撤縣設區”后,茌平在財稅、土地、社會保障等多面公共政策將逐步向聊城市中心城區對接看齊;在產業融合方面,市縣兩級將更好的實現產業的統籌布局,市本級及市直部門的一些民生項目(如學校、醫院等)也可以選擇落戶茌平,更好的帶動茌平各項事業的發展;同時“撤縣設區”也必將促進市、縣之間的人才流動和文化交融。
打好環境整治三年攻堅戰 還群眾碧水藍天
“茌平是燃煤大縣,從當前形勢看,我們面臨的資源約束日益趨緊。肩上擔負的改善環境、修復生態建設的任務也很重,但是不管多重、多難,我們都將勇敢面對,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去攻克,還全縣人民一片碧水藍天!敝煺终f,為此,茌平啟動了環境整治三年攻堅計劃。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堅決淘汰一批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對現有企業實施進行提標改造,全面推行”工業“綠動力”計劃;深化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加快推進信發集團、華魯制藥、齊魯供熱11臺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落實建筑工地、堆場料場防塵抑塵措施,加強道路揚塵防治,抓好異味等面源廢氣和機動車尾氣治理,嚴控復合型大氣污染,確保PM2.5和PM10年均值濃度改善10%以上。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加強工業污染源監管,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對廢水排放企業實施總量控制和穩定達標雙重管理。加快城區污水收集管網改造進度,做到雨污分流。對茌新河、茌中河實施綜合整治,提高河道生態自凈能力。強化城區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加快博平和第三污水處理廠建設,構建完善的污水處理體系,確保出境河流水質穩定達標。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加快國家級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普濟溝慢生活體驗區三大亮點工程,實施城區、村鎮、路域、水系、農田林網五大綠化工程,實現環城森林以及濟聊高速、105國道等14條路域生態林帶的有機銜接,著力打造茌平“綠都”“水城”新名片。
茌平要在增進民生福祉上走在全市前列
“宋市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政府要把80%的財力用于民生,作為財政相對殷實的縣,我們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把80%以上的財力投向了民生,今年重點抓好十大免費工程,爭取在增進民生福祉上走在全市前列!敝煺指嬖V大眾網記者。
這十大免費工程是免費公共自行車工程。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投放公共自行車1000輛,供市民免費使用;免費公交工程?茖W規劃城區公交線路,投放新能源公交車80部,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傷殘軍人免費乘坐;免費公廁工程。在城區規劃建設20個高標準公廁,提高管理維護水平,向公眾免費開放;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工程。開展“你點書、我買單”活動,圖書免費借閱,對市民進行免費文體培訓;文化下鄉免費工程。完成免費送戲下鄉150場次,送電影8800場次。
殘疾人免費培訓工程。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分期分批進行免費職業技術培訓;衛生計生“四項免費”工程。實施婚前醫學免費檢查,孕期胎兒無創基因免費檢測和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免費為65歲以上老人健康查體;農民工免費培訓工程。對農民工進行免費職業技能培訓2000人次以上;公園、植物園免費開放工程。全縣公園、植物園對市民免費開放;免費健身器材投放工程。免費為條件成熟的村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
“改善民生、增進福祉是群眾的期盼,更是政府的職責。我們希望通過這十大免費工程的實施,努力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殷實、更體面、更有尊嚴!”朱正林說。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樂濤